5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规定,有66个职业要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即从事这66个职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人们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目前,需要通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就业准入资格的66个职业涉及食、住、用、行各方面,其中,既有与现代科技发展相联系的电子计算机维修工、音响调音员、鉴定估价师、家用电子或电器产品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也有随着现代生活发展而出现或兴旺的装饰装修工、调酒师、推销员、保健按摩师、职业指导员、物业管理员、秘书等,也包括传统的各类钳工、木工、汽车、摩托车修理工、汽车驾驶员、烹调师、面点师、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介绍,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我国将在技术复杂、通用性强、涉及国家财产、人民健康安全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职业或工种,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这意味着,职业介绍机构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要凭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就业;用人单位要凭职业资格证书招聘用工;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工商管理机关才办理开业手续;对招收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机构将依法查处。
我国自1993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全国共建立起职业技能鉴定所或站4900多个,工人考核组织1900个,考评人员7万余人,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1998年全国共有320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280万人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全国累计已有1500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介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需通过职业技能鉴定。
在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按照国家法律政策,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下,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或有关考核机构对劳动者技能水平实施评价和认定。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者,可向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所或站提出申请。
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方面,鉴定方式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相对应,职业技能鉴定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颁发程序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将鉴定合格人员名单报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并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批准后,交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由职业技能鉴定所或站送交本人。